LOGO OA教程 ERP教程 模切知识交流 PMS教程 CRM教程 开发文档 其他文档  
 
网站管理员

[点晴模切ERP]成本管控,为啥要用标准成本法?

admin
2025年4月12日 22:53 本文热度 104


文/杨逸林

标准成本法

多年前,大学备考CMA,第一次听"标准成本法"这个词,盯着教材上Excel表发懵:明明有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干嘛还要费劲巴拉搞什么标准成本?


直到多年后进入四大,跟着茶几去汽车零部件厂审计,看着车间主任拿着成本差异报告追着生产班长问责,才真正明白这套看似复杂的体系背后,藏着多少企业成本管控的智慧。


标准成本法的核心就像给企业成本管理装上了GPS导航。想象一下,如果每次开车都只能看实际油耗来调整驾驶方式,那得多被动?标准成本法就是事先设定好"理想油耗",通过实时对比实际消耗和理想值,让管理者能像老司机一样预判成本走向。


这就是标准成本法的核心——用预先设定的“标准”作为尺子,去丈量实际成本的偏差。“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的结合。就像考试前给自己定个目标分数,考试中不断对照答案纠错,最后总结经验下次进步。


为什么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成本管控较为先进的企业,偏爱用标准成本法?因为其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闭环管理:事前定标准、事中控差异、事后析原因


标准成本的制定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而其中最难的就是制造费用,按形成的原因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一般性的公式是:

成本总差异A=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B-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C

B=实际价格*实际用量

C=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

A=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由此推导: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当每月从系统拉出所有完工工单,成本差异就可以开始分析并采取对应管理措施了。笔者结合实务工程,总结见下表:


真正的高手玩标准成本法,玩的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管理闭环。每月开成本分析会,采购、生产、支持部门三堂会审差异报告,就像医生会诊病人。


人工超支了?得看人效有没有提升,还是单纯加班堆工时;

能耗超标了?得查设备空转率,还是生产工艺有漏洞。


这些分析最后要转化成SOP(标准作业程序)的修订,把改进经验固化下来,形成"制定标准-执行监控-分析差异-优化标准"的螺旋上升。


作为审计师,在制造业摸爬滚打这些年,见过太多企业,年初制定标准信心满满,年中成本核算乱成一锅粥,年底一看利润表直接傻眼。


问题出在哪?九成企业连成本管控的基本功都没练扎实。


想想咱们家里包饺子,和面该用多少面粉、多少水,调馅该放几勺盐、几勺油,老辈人心里都有本明账。放到工业生产上,标准成本法就是给每个生产环节定个"祖传配方"


比如汽车厂造车门,先得拆解成冲压、焊接、喷涂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算出"理论最优解":冲压机每小时能压多少件?焊丝每米消耗多少?漆料每平方米喷多厚?这些数字不是拍脑袋定的,得参考历史数据、行业基准,还得考虑设备折旧、人工效率这些隐性成本。


我们跟着标准成本法的实施路径走一遍生产流程:


原材料采购环节,系统会根据BOM和库存自动计算采购量,比如生产1000个轴承需要2050公斤钢材,这个2.05的损耗系数就是根据历史切割数据算出来的。


当采购部门发现实际采购价持续高于标准成本时,他们转而与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通过规模化采购平抑价格波动


到了车间领料,工人不是随便拿,得刷权限卡或系统审批按标准量领取,超领得走特殊审批。机器一开动,传感器就开始记录实时数据,冲压次数、焊接电流、喷涂时间都同步传到ERP系统,财务能随时比对实际消耗和预设标准。


之前给某食品厂做审计,发现包装车间的塑封膜用量超标38%。按标准成本模型,每箱饼干该用2.3米膜,实际却用了3.1米。蹲在流水线盯了三天,发现不是工人浪费,而是封口机温度不稳定导致虚焊,不得不重复封装。


这个问题暴露后,设备部调整温控器参数,当月膜成本直接下降22%。你看,标准成本法不是单纯压成本,而是像CT扫描一样精准定位病灶,逼着企业改进工艺。


当我们将视角延伸至价值链末端的销售环节,标准成本法又展现出其柔性的一面。之前审计某快消品企业,其因严格执行标准成本导致包装设计僵化,直到采用动态标准成本体系,将市场反馈纳入成本考量,才设计出既符合成本标准又具差异化的爆款包装。


标准成本不是刻在石板上的教条,而是随市场脉搏跳动的活体系。


在服务某连锁餐饮企业时,我们发现其标准成本卡中"损耗率"指标常年虚设,通过引入物联网称重系统实时采集食材损耗数据,终于让这个沉睡的指标成为门店绩效考核的指挥棒。


实施标准成本法的过程,本质上是在企业价值链上编织一张动态监控网


从原料入库时磅差检测,到生产线上光电传感器捕捉的实时能耗数据,再到物流端的运输成本建模,每个节点的标准都在与实际情况对话。


但真正的挑战往往在系统之外,就像我们审计时常说的"车间地板上的真相"——某次盘点时发现的工序间半成品堆积,暴露出标准成本体系中的时间维度缺失,促使企业将资金占用成本纳入标准成本考量


有人觉得标准成本法死板,市场波动那么大,标准过时了怎么办?


其实标准不是枷锁,而是动态基准。原材料涨价了,采购标准就得联动调整;新工艺成熟了,生产标准就该迭代升级。


就像运动员训练,世界纪录在刷新,训练计划也得跟着变。关键要建立反馈机制,让市场信号能快速传导到成本模型里。


说到根儿上,标准成本法是战略落地的指南针。企业要做高端市场,就得接受更高的材料标准和人工标准;要拼性价比,就得在工艺设计上下狠功夫。


之前审计某消费电子巨头,当年推出千元机,愣是通过标准成本法把BOM成本压到行业74%,靠的就是把每个电阻电容的成本波动拆解到多个维度。


这种精细化管控,最后沉淀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任何管理工具都有其适用边界。在辅导某文创企业实施标准成本法时,我们不得不面对创意产品难以标准化的现实困境。


最终形成的解决方案颇具智慧——对设计环节采用弹性标准(半标准成本),而对衍生品生产环节执行刚性标准,这种"软硬结合"的策略既保护了创作自由,又守住了利润底线。


标准成本法不是普适真理,而是需要根据行业特性量体裁衣的管理艺术。但它能给我们一副X光眼镜,把生产流程的"隐性出血点"照得清清楚楚。


这年头做生意,拼到最后就是看谁能把成本账算得更精、更准、更狠。


撰写此文时,武汉正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这让我联想到众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的探索——标准成本法就像穿透迷雾的探照灯,既能照亮价值链上的成本黑洞,也能指引优化方向。


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这束光的本源:不是冰冷的数字公式,而是对企业资源最深刻的敬畏与最智慧的经营


阅读原文:原文链接



点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联系电话:4001861886

该文章在 2025/4/14 10:19:25 编辑过
关键字查询
相关文章
正在查询...
点晴ERP是一款针对中小制造业的专业生产管理软件系统,系统成熟度和易用性得到了国内大量中小企业的青睐。
点晴PMS码头管理系统主要针对港口码头集装箱与散货日常运作、调度、堆场、车队、财务费用、相关报表等业务管理,结合码头的业务特点,围绕调度、堆场作业而开发的。集技术的先进性、管理的有效性于一体,是物流码头及其他港口类企业的高效ERP管理信息系统。
点晴WMS仓储管理系统提供了货物产品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仓库管理,保质期管理,货位管理,库位管理,生产管理,WMS管理系统,标签打印,条形码,二维码管理,批号管理软件。
点晴免费OA是一款软件和通用服务都免费,不限功能、不限时间、不限用户的免费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Copyright 2010-2025 ClickSu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