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ERP品牌的用户评价——用友、金蝶、鼎捷、浪潮、SAP
|
admin
2024年8月30日 23:49
本文热度 878
|
1、前面写过比较深刻的ERP产品对比,部分厂商要求删除,因此本文保守输出,想知道对应品牌系统的核心劣势,可以私信沟通;
2、乙方叫好的多是自家的瓜,小编不代表任何瓜农或王婆,本文是综合了26位CIO的用户评价,也许有偏颇;
1、同样的ERP,在您家做成了烂尾、怨声载道,在别人家做成了标杆、有口皆碑,不要质疑产品,大厂的ERP都是多少年的客户市场打磨出来的,不会存在特别重大的问题。扎心的说:40%的问题在于您自家的团队:①配合度差(数据、人员、协同);②关键业务岗不想暴露原本可控的一亩三分田;③关键管理岗站队问题、多好都能说出不好、鸡蛋里的骨头润色一下能有很多;60%的问题在于给您家做交付的软件团队:①项目管理能力差(交期、风险防控、本质需求识别、最佳方案),这和项目经理年龄无关;②项目团队协同差(多个子项目间搞得像争夺家产的子女,明明血亲却老死不相往来);③开发能力差,客开集成BUG按下葫芦浮起瓢;④方案总负责人换帅,即售前环节您家最认可的那位顾问换人了……至于信息部多少个人、以前做没做过ERP、乙方的同行业交付经验、双方的项目组人数等等,都不值一提。“人”的问题永远是根本,无论甲方还是乙方,齿轮对上了就能跑的快、跑的稳。2、不同的ERP系统,才会评判具体自家的管理现状、需求规划等要素,是哪一家的平台更适合、预算更友好、服务团队更专业。
**进入主题,主流ERP品牌的用户评价**
1、用友网络。
【突出优势】
用友所有系列的ERP系统(BIP、U9C、U8、U8C、YonSuite、畅捷通等)都具有高度的内部业务流集成性,实施好的前提下实现业财一体化是没问题的,也是ERP界中的“大众”,面向不同量级和行业的企业都具备解决方案;
1988年成立至今,财务领域打磨的非常专业且深度足够,业务领域也在后期的供应链和生产维度加强,即使U8的生产收购的汉康、多年的融合也已经一体化;再说U9C虽然中间有段时间发展缓慢、但近几年加强研发后、在离散制造和项目制造领域的竞争力还是首屈一指的;而集团重点发力的BIP和YonSuite产品可以用孪生大姐和小妹的形容描述,同根同源,基于同一底座,只不过一个面向集团化、一个面向成长型,且YS也是纯公有云SaaS一体化的服务,这几年发力很猛;
虽然近几年各家都在发展平台一体化,但国内的金蝶和浪潮一体化平台起步相对较慢,用友BIP发版后,是国内较早的将融合领域集中在统一的iuap平台的厂家,率先实现的领域一体化和云上下一体化。
【有待提升点】
用友连续七年蝉联中国SaaS市场第一,很多业内人士质疑这个数字怎么出来的。不可否认的是,用友的云步伐确实相对友商略微慢。由于云部署的安全顾虑以及集成二开等因素,本地化部署/私有云许可模式仍占据较大比重。云产品的平台及产品成熟度均需要再上一个台阶;
国内的主流ERP品牌喜欢追求“一体化”,不仅仅业财一体化,还有各个系统功能融合在一个平台上的一体化,出发点是好的:减少集成。但往往事与愿违导致平台厚重、且功能的纵深发展受限、过度关注广度;
用友的原厂实施,很多CIO反馈是:上岁数的专家不专,中高级顾问确实有一批高能,初中级顾问一抓一大把(不是说用友内部的评级,是说客户对顾问的等级定义)。比较卷的市场上,能力强的顾问这两年流失严重,去友商的、去代理集成商的,导致原厂用背景承接来的大单、频繁外包给代理商实施,交付质量完全看代理商的项目定位。这点优劣参半吧,因为很多代理商的交付水平确实比原厂的某些团队要强;但也因为外包出来的项目利润极低,边界受制于人,因此交付团队要看代理商的良心。
2、金蝶软件。
【突出优势】
2024年的金蝶市场口碑爆棚,源于云转型的持续爬坡、友商的表现力不足、AI的战略发布、前两年友商行业化之后很多优质顾问的流转接纳。金蝶的最大优势在于,深度融入用户端搜集需求,功能细节上逐步往深度雕琢,让很多关键用户有口皆碑;
1993年成立至今,财务功能成熟且核算体系深入。前几年北方市场不温不火,后来K3C面市后对标同量级软件在多组织、项目成本核算、BOS开发平台、社交化平台、市场价格等方面迅速圈占口碑;随后个系列产品推陈出新并快速横向扩展,使得金蝶的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
很多CIO表达,与金蝶的团队接触,感觉到的是“平和、正向、有度”,但是和竞争品牌的团队接触,感觉到的是“乌烟瘴气、各方鬼神、无水平粘人”,同时认为这是根深蒂固的企业氛围导致的,因此往往吸引儒雅实干型的CIO青睐。
【有待提升点】
金蝶理想很大,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功能层面对于国内业务场景、岗位设置等稍有偏差,有用户反馈存在多借点以及多界面操作低效的问题;
云星瀚的财资管理需要依赖金蝶EAS版本做混合支付,尚未实现场景全覆盖及统一平台;S-HR系统以华为为原型,吸取了华为的管理精华,但移动端局限在云之家、技术平台尚未更新、客户化开发较多;苍穹的供应链与其他生态产品连接上相对比欠稳定性;
金蝶在北方的交付质量(该CIO尚未接触南方金蝶)有待提升,一位CIO经历的3家企业不同程度应用的金蝶产品,但不同程度的被竞争友商发现了交付问题。为什么是友商发现的?因为产品本身具备的能力,却因为交付团队的需求或方案能力问题,导致业务部门认为金蝶不具备某某功能。建议金蝶在市场向好的环境下,不要迷失方向,主业的深化和交付代言是需要同步向前的。
3、鼎捷软件。
【突出优势】
鼎捷的前身是台湾鼎新电脑,自1982年成立后就一直专注制造,后续无论与神州数码合资、亦或是单飞上市,都一直主攻制造ERP、延申拓展ERP2领域,很多CIO和生产口的用户看到鼎捷的产品演示后,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懂制造”,支持多种生产模式和工艺流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功能。国内财务起家的ERP俨然不是一个层面的;
鼎捷被行业内誉为“黄埔军校”,员工管理文化、办公标准化、行事严谨度、以及顾问实施方法论的培训,都是一等一的水准,在鼎捷工作超过3年的员工,被同行高薪挖走的概率很高;
鼎捷具备自主的电销中心,且电销体系成熟专业,使得对市场的覆盖度很高,配合专业的市场队伍,弥补了广告宣传保守的品牌推广劣势,能够实现地毯式的触达企业;
台湾背景有点尴尬,深度的国产化替代需求,考虑鼎捷的很少,点到为止。
【有待提升点】
财务领域的好评度相对较低,很多信息化项目都是归集到财务、甚至财务主导,毕竟“业财一体”的根本还是需要财务去校验。鼎捷ERP在财务方向的适配度、以及国产化适配度再强化一些,仅从ERP产品层面看,会是非常务实的系统;
鼎捷E10/T100用的 Genero Studio 4GL 语言开发的,没有真正的开发平台,客户化开发客户不能自己开发,一般要提交到客开部门开发;合并报表采用的是并表方式;有智物流,但侧重在仓储、车间工序进度;
有版本更新时无法平滑升级,需由专业工程师做底层代码更新和调试,周期较长且对稳定性影响较大;
受访CIO也是华北区域,但在华中地区有分子公司。认为华北地区的交付团队专业性提升空间很大,2010-2017期间积累的大量高质量顾问,都在随后的几年快速流失,近几年的华北鼎捷就想初创企业一样奋力招聘,也极少听到标杆案例的发声。但华中区域和华南区域的鼎捷交付能力还是可以的,内部如何复制或者引流,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4、浪潮软件。
【突出优势】
浪潮可以用韬光养晦、或者江湖异流去形容,在市场主流ERP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浪潮专注起家领域和大型国央企的项目深耕,且在头部企业项目的中标率很高,赢得了“口袋收紧”时代下“钱包丰盈一族”的客户认可,项目竞争虽有、却不像民营上市企业级的竞争那么卷,给了浪潮足够的研发进步空间;
浪潮的海岳平台涵盖了企业级PaaS 平台、大型/中小型ERP,可以提供从采购、到人力、到共享、到司库等的数字化服务,打造多领域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智慧水务、智慧矿山、智慧仓储等,曾经在华北一个SM项目里见过浪潮的平台,虽未深攻,却足见底蕴;
浪潮是硬件起家,拥有自主体系化成熟的制造全产业链,后续的软件领域及咨询领域的业务场景结合度比较高,且因为产品和咨询体系均从自主产业链验证和打造原型,所以给同类企业的规划落地,场景化和合理性更充分。
【有待提升点】
浪潮ERP的操作界面可能对于新手来说稍显复杂,但是相对应的是定制开发相对灵活;
浪潮的界面还是旧时代ERP的样子,不够清爽、也不够互联网化,显得好像很多年没有迭代一样;HCM的界面虽然友好且操作便捷,但产品广度尚且缺乏比如人力共享、胜任力管理等;
财务领域相对比供应链和制造逊色,小到总账应收应付报表的处理细节、中到预算的管控场景无法形成统一体系、大到FSSC功能不深,财务口的反馈还是比较习惯用友金蝶的操作;
浪潮ERP虽然有自己的原型背书,但是局限性也比较突出,复杂业务场景下的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在企业共性需求之外的高端需求(如共享、全面预算、APS、HCM等)功能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禁不住业务口场景剖析。
5、SAP(捎带一嘴Oracle)。
【突出优势】
SAP B1产品源于收购的以色列商贸厂商的系统,与自主的R3、S4等产品不同源,是SAP体系里性价比最高的(最便宜的),想要SAP牛B头衔但是买不起其他系列产品的企业,这是首选;
德国风格严谨,在财务管理和合规性上投入较多,在供应链和制造流程上,也是本着以业务为出发点,而不是像国内软件那样适应人的变化;
交付环节遵循严格的标准化流程,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和质量保障;但对甲方的管理水平要求也极高;
强大的技术架构和全球适配能力,是跨国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的首选。
【有待提升点】
SAP ERP的定制化开发成本非常高(当然买得起B1之外系列的企业可能也不缺钱),假如购买的时候就是咬着后槽牙的,那还是清醒一点吧,后续客开投入会更离不开,做的效果还不一定比国内系统更适合;
上面说财务合规性投入高,但是对应的是国外系统的财务操作习惯与国内的会计准则和习惯存在差异,无论SAP或者Oracle的国内财务用户反馈都一般,选型中财务话语权比较重的企业要注意;同时对供应链领域的操作人员要求极高,单体报表的导出都需要10多个步骤,效率极低;
SAP和Oracle等国外厂商,操作界面缺少向导式填单、以及可视化体验;
跨领域应用客开量极大且接口稳定性欠佳,即便集成用户的操作顺畅程度也不如预期;
至于Oracle,由于中美关系,在中国市场的发声不如前些年,多由国内的代理商为客户提供服务,而这些代理商也纷纷逐渐转型。
【转】https://mp.weixin.qq.com/s/t7ZXPEhi7A1OOnjJBNXuRQ
该文章在 2024/9/4 14:58:43 编辑过